在被誉为“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我国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地——陕南汉中市,有一名纪检干部,他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镌刻在人生的岁月中,从1989年市监察局组建起22年如一日扎根纪检战线,从监察科副科长、执法室主任,到市纪委常委兼监察局副局长、市纠风办主任,风雨兼程,披荆斩棘,始终无怨无悔,饱蘸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身正气惩腐恶、两袖清风写人生”的卫士之歌。
他,刚直不阿,敢于碰硬,先后牵头组织或参与查办了镇巴强行收取农民提留统筹款案、南郑高考舞弊案、央视曝光城固环境污染案、国纠办批转违规收取借读费案、央视曝光西乡毁林烧碳案等一个又一个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典型问题和案件,使一批违反党纪政纪的干部受到惩处。
他,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从2007年起组织市纠风办成功自主创建了运用ICD电话外呼系统,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方式、统一公布测评结果“四统一”的运行成本低、人为干扰低、工作效率高、结果真实度高的全新行风测评模式,引起国务院纠风办的关注,两次来汉考察调研。并荣获2010年汉中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并被确认为201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成果。
他,就是多年来,默默承受妻子下岗、母亲长期住院的实际困难,一直居住40多平方米的老旧房屋,却从未向单位讲过困难和条件,从未因家庭负担影响到工作,反而以其坚韧不拔的个性、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和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忘我工作,先后7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1994年荣获国家监察部、农业部等五部委表彰的“全国减轻农民负担先进工作者”殊荣的汉中市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市纠风办主任余洋。
一马当先惩腐恶
1989年,汉中地区决定组建监察局,在地区经委工作多年、34岁的余洋作为首批5名工作人员之一,被组织选调参加筹建工作。得知消息,不少朋友反对:“你可别傻啊,监察局是穷单位,还容易得罪人,何必去活受罪!”余洋谢绝朋友的好意说:“我是国家干部,怎么能组织讨价还价呢?”
到岗后,担任监察科副科长的余洋就被组织安排牵头查处市直单位领导干部超标建房问题。这可是捅马蜂窝的麻烦事。许多人为余洋捏了把汗。但他却义无反顾,协调土地、规划有关部门干部配合工作组,对每个单位每个户型实事求是逐一仗量,记录在案。在仗量余洋曾经工作过的经委时,该单位领导勃然大怒,冲到办公室对他拍案指责。余洋不仅不气馁,反而耐心地解释疏导,以理服人。在处理超标问题时,他深入调查研究,向组织力谏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充分考虑干部的合理需求,最终圆满完成了这次查办任务。
首战成功,余洋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策略,注重实效的工作能力受到组织的充分肯定,组织赋予他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各项由他牵头组织或参与查办的重大影响典型问题和案件接连不断,但余洋始终犹如一个不知疲倦的钢铁战士,一旦接到组织的号令,就无所畏惧,一马当先,冲锋在反贪治腐的前线。
1994年,余洋查处了省委书记张勃兴批示的镇巴县盐场镇组织法警强行收取两个村几十户村民所欠提留统筹款时鸣枪事件,处理镇党委书记、镇长、法警队长等4人。
1999年,负责查处了被教育部点名媒体曝光的汉台区中考泄密案,7名违纪人员受到应有的处理。
2002年,又组织查处了留坝县“5·11”黄姜厂爆炸死伤14人的重大责任事故案,党政纪处理11人。
2003年又组织查处当时轰动全国的南郑县高考舞弊案,通过深入调查,及时查清案情,对38名责任人作了纪律处分,2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005年负责组织查处了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城固县环境污染案,对县环保局长、执法监察大队大队长以及5个厂长等7人给予了纪律处分。
2006年负责调查处理被国务院领导批示催办的洋县高考移民案件,及时查清情况,对县教育局局长等17名涉案人员进行了纪律处分,3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008年,查处了国纠办批转的汉中四中、西大街小学违规收取借读费问题,两位校长分别受到了纪律处分。
2009年,组织调查处理了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西乡县毁林烧炭案件,处理林业局长、副局长、森林公安局长等7名人员。
在20多年的监察工作中,余洋查处了一个又一个违法违纪案件,不知得罪过多少人,也不知经受过多少次利诱和恐吓,但他始终无怨无悔,从不叫苦喊累。
一心为民正行风
2006年底的一天上午,汉中市政府纠风办一年一度的行风问卷测评活动在中心广场宣布开始,几乎在同一时间,参加测评的“群众”蜂拥而现。现场视察的市委领导目睹到这一场面后,对纠风办测评工作提出严肃批评:“我们纪检监察工作怎么能这样做?这不是纵容弄虚作假么?”
次年初,余洋被提拔兼任市政府纠风办主任,改革原有行风测评模式、加强行风建设的工作重担压在他的身上。余洋白天带上干部风尘仆仆地先后跑省市统计部门考察、学习、问计,晚上加班加点地琢磨低成本、高效率开展行风测评的新途径、新机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了许多不眠之夜的余洋在考察市电信公司开展客户市场商业调查系统服务后,眼睛一亮,立刻与电信公司反复磋商研究,自主开发创建了全新的行风系统。该系统采用国际上通用的ICD外呼信息技术进行社会调查的方式,委托第三方利用电信10000号电话随机调查部门行政相对人或服务对象的方式进行测评。这种测评方式资料由计算机全程管理,号码由系统自动随机抽取,数据由系统自动统计。系统具有高效率,保密性、公平性、操作性强,方便抽查、复查等特点。
在此基础上,余洋带领纠风办锐意改革,将各县区行风测评统一纳入到市行风系统中。并主动取消了市县(区)两级纠风办在行风测评成绩中的10分打分权利,改为纠风办公开扣分,且扣分要有依据,从而彻底限制了纠风办自身的自由裁量空间,行风好坏完全交由群众评判,彻底根除了过去行风测评中存在的一些单位平时“不抓行风,年底抓纠风办”和一些县区领导“论功行赏”干预行风测评名次的不良现象。同时,建立了包括50多个行业、涉及市县区两级600多个被测评单位的行政相对人或服务对象行风测评信息库,为每个被测评单位存储了2000个以上行政相对人或服务对象的电话号码,在更大范围随机选取,让测评更加准确。为此,有人不解:“余洋真傻啊,有些部门明里暗地千方百计抓权收钱,他却拱手让权!”。
为督促落实行风整改,余洋带领纠风办认真梳理归纳测评中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原汁原味向有关县区和部门进行反馈,采取跟踪督察、专题督察等方式,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对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问责。
经过余洋一班人四年艰苦细致地探索实践的“政风行风测评新模式研究及信息库建设”引起省内外纠风办的广泛关注。《中国纪检监察报》、《国纠办纠风之窗》、《当代陕西》等中省市媒体纷纷予以专题报道;陕西省纠风办在省内部分推广汉中经验;重庆、咸阳等市纠风办纷纷专程前来学习考察。
一副铁肩担道义
在余洋的眼里,只要是对人民群众有益的工作,不管是调查案件,还是推进专项工作,在困难面前,他都无惧个人得失,勇于任事,百折不挠,精益求精,勇往直前,充分发挥主官能动性,既讲原则又不循规蹈矩,积极主动地破解工作中的矛盾和棘手问题,力求取得最佳的工作成效。
2003年10月,汉中市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余洋被委任市审改办主任。有人建议,市审改办是个临时机构,人员都是从各单位临时抽调过来的。这项工作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但余洋却不这样认为,审改办组建的第一天起,他就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行政审批改革是中央从源头治腐的好举措,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政府机关的效能,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组织上既然交给我们这项任务,我们就一定要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到最好!”
作为监察局领导,工作千头万绪,余洋“巧弹钢琴”,在做好其他分管工作的同时,带领审改办同志大刀阔斧地按照中省市要求,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和提升行政效能,奋力推进审改工作。大家看到余洋信心坚定、废寝忘食地工作,十分感动,不约而同地全神贯注地投入审改办工作。
经过连续几个月深入艰苦细致地工作,当年底,余洋带领一班人彻底摸清市县两级行政审批项目底数,并经过4轮逐项对照,依法精简,先后取消市本级332项,指导11县区取消4150项,全市行政审批项目大幅度减少,使其过多过滥的状况明显改观。
此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参照陕西其他地市的工作进程,汉中市审改办所做的工作进程就完成了既定任务,可以“鸣金收兵”了。但余洋却对大家说:“咱们市本级的清理了,但县区的审批项目如不清理到位,审改工作就达不到老百姓的期望,咱们要干就一抓到底,市县联动,同步推进。”
于是次年,余洋同审改办一班人,人不下鞍,继续对各县区审批项目进行逐项精简。这样一来,市审改办的工作量骤然间就增长了数倍。余洋带头和大家经常加班加点、牺牲节假日工作,经过持续艰苦奋战,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但余洋并不止步,为了遏制行政审批中的暗箱操作和随意性行为,余洋还同审改办将市级各部门的518项和县区保留项目逐一制订操作规程并向社会公开,落实后续监管措施,完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防止已精简项目反弹和管理脱节,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市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
全市审改工作多次受到省审改领导小组和市委、政府的表扬,市审改办被市政府授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2006年11月,汉中在全省监察局长会议上被指定进行经验介绍,经验材料被推荐到全国监察厅局长会议上。
一身正气浩天汉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难免要经受金钱的诱惑和亲友的困扰,但余洋总能坦然面对,不为金钱所动,不为亲情所扰。坚持党性、坚持原则,不偏不倚。“打铁首先自身硬,自已不正,如何正人?”余洋从22年前投身纪检工作起就是这样认识的,更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2008年,余洋牵头治理公路“三乱”,接到群众举报,彻查到城固运管所所长违规上路执法,半年时间违规罚款100多万元的违纪事实后,说情风扑面而来。余洋说:“我宁愿得罪人,也要让这些害群之马受到严惩!”最终,该所长受到党政纪处分。此后,余洋带领专案组一鼓作气,接连查处了洋县、西乡等地运管所违规上路罚款的事实,均予严肃处理,使汉中市公路“三乱”现象迅速得到有效扼制。
在市委、市政府机关,了解余洋的干部提起他,无不感叹和钦佩他“严谨自律,认真负责,敢抓敢管敢碰硬”。
“没见过他这样的领导,快退居二线了,包括节假日都成天一心扑在工作上”。一直在余洋领导下工作的市监察局纠风室主任曹华说深有感触。
有着20年党龄、2008年从二炮保卫科长转业到市纠风办工作的唐恒兵提起余洋赞不绝口:“这人不为名,不为利,在他领导下工作,虽然苦累,但我们感觉有正气,有力量!”
在寻找余洋的资料时,我们发现有关他所领导的工作见诸报端、电视的报道不少,却没有一篇关于他个人的报道。
低调的余洋从未向单位讲过困难和条件。面对面采访余洋时,对工作他如数家珍,对个人却言及很少。然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我们从余洋身边的干部解到,他常年办案,对工作高度负责,顾不上照顾家里老小。当工作与家庭冲突时,他总是舍小家顾大家。尤其带给我们心灵巨大震撼和冲击的是,兢兢业业、忘我奉献的余洋,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承受的家庭清贫艰苦和坚持不懈的清正廉洁。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原汉中宾馆工作(汉台区招待所)的余洋妻子就因为单位停产成为留守人员,仅发点微薄的生活费。十多年来,余洋没有利用职权给妻子找工作;年逾80岁的老母亲长期住院治疗,他只有利用业余有限的时间照顾;由于妻子歇业,全家主要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支撑,2004年,单位团购商品房时,作为副局长的他竟拿不出现10万元的购房款。他一家人至今仍居住在建于1979年的40多平方米的老旧房屋。
对于工作,余洋奉献的很多;对于家人,他亏欠的很多。几年前,女儿大学毕业考公务员,从笔试、面试到分配工作,一切都靠女儿自己奋斗。当忙碌中的余洋得知女儿工作分配为其高兴时,却揪心发现女儿要去上班的略阳横现河派出所,竟然是因高考违纪,刚刚被他严肃查处过的单位。更为巧合的是与女儿同住宿舍的就是因此受处分的女干警,这不由不让身材魁梧的余洋,很长时间因担心女儿安危而夜不成寐。
今年开年,余洋妻子在医院检查发现身患子宫肌瘤,为防止病情恶化,需立即实施子宫切除手术。为不影响工作,余洋没有请假,家里单位“白加黑”“五加二”两头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同事劝他安心休假,他说:“家里固然要操心,但也不能把公家的事撩下不管啊!”
余洋妻子出院后,妻子单位同事相约上门探望。妻子觉得家里房子窄小潮湿,怕客人看见,余洋会难为情。余洋干脆地告诉妻子:“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清贫就是我们的现实,做人关键是自己活自己的人,不要在意别人怎么看!”
沉重的家庭负担,不仅没有让余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移,影响到工作,反而铸就他坚韧不拔的个性与吃苦耐劳的精神。无论有权无权,余洋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以其坚毅的性格,高度敬业、廉洁奉公,严于律已,正道直行。工作中,他认真负责、无私无畏、雷厉风行,率先垂范;生活中,他关心、体贴、爱护同志,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纪检委二室干部王文安,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余洋身边工作,老家远在农村,城里又无亲可投,正为居住发愁。从不为自己的事找领导的余洋得知情况后,多方找委局主要领导,费尽周折为找到两间房,一举解决了小王的后顾之忧。
抽调到审改办作为余洋下属的市政府办干部张焕华,2004年刚从山区宁强调到汉中市政府机关,手头紧张,眼看房价不断上涨,正在焦急万分时,余洋得知情况后,主动将集房的资格让给他,却没有要一分钱转让费。
这就是余洋,一位甘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一位心系人民群众的忠诚卫士,一位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起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的光辉、伟岸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