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供给结构调整及人口增长拉动影响,能源行业“一枝独秀”的局面不再,兼容并蓄的理念逐渐渗入油气行业的各个环节。
自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开始,全球经济在阴霾中已持续了近十年的时间。各行各业面对冲击时都在努力寻求变革的途径以图自救,做好了“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能源行业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造血”行业,自然是危机之下开启变革的先锋。
后金融危机时期,能源受到“供需”双动。综合过去十年的表现,全球能源需求在增速下中继续保持增长,只是需求增速有所下降。能源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大,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成为抵御危机冲击波的有效手段,低碳能源发展受到重视并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基本上摆脱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发展依赖油价变化的束缚。
人口是未来能源需求的第一推动力。就中长期发展趋势看,世界人口总量还将保持增长,中国、印度、非洲的人口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依靠消费拉动的人口基础还存在。据联合国人口展望数据,2000年~2016年,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由93.2亿吨油当量增长到128.6亿吨油当量,增长38%。到2020年和203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78亿和85亿,中长期内全球能源消费将有显著的人口导向特点。
煤炭的“危机意识”
以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近十年时间里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目前的发展水平尚不能对化石能源形成颠覆性的替代,很长一段时期内估计也是如此。
从各种机构的预测看,即便到2030年和2050年,化石能源依然占据能源消费主体。虽然不能颠覆化石能源,但新能源在市场上抢得一定的份额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鉴于全球“去煤化”趋势已经出现,新能源替代的首先是煤炭。煤炭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至今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BP能源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煤炭在产量同比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储采比还达到了114,远高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采比。因此,煤炭短期内退出能源历史舞台是不现实的。
通过分析一些能源消费大国在能源改革方面的作为不难发现,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时,这些国家也在做“挽救”煤炭的努力。比如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后对美国国家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就涉及到能源领域。特朗普钟情于传统化石能源,希望能有机会让煤炭行业再次强大起来。但是特朗普重振煤炭产业不是没有条件,他必须做到让煤炭清洁化利用。
我国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战略中确立了去煤化的目标,但在去煤化的同时,政府对煤炭清洁利用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近期政府先后出台了促进煤炭清洁化利用的系列文件,包括各类规划和行动纲要。从发展进程看,若煤炭在清洁化利用方面不能取得大的突破,未来的市场份额降低将是不可避免的。
油气的储量保障
石油与天然气的消费还将保持增长。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石油消费基本上已到达了峰值,但发展中国家还远远没有到这个水平。发展中国家人均石油消费水平低,工业化还没有完成,还没有经历汽车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自然是最大的石油潜在需求拉动者。
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石油证实储量较1995年增长了51%,储采比51;天然气证实储量较1995年增长了56%,储采比53。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全球石油天然气储量的增长一直没有停止过。不过从过去十年油气储量增量结构方面看,石油储量增长主要来自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资源量达6.1万亿桶,其中常规石油占44.3%,非常规石油占55.7%。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资源量约784万亿立方米,其中常规天然气占55.4%,非常规天然气占44.6%。非常规油气在油气供应方面的地位正在日益凸显出来。此外从油气供应的结构看,将来天然气跑赢石油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2005~2015年间,世界石油产量年均增长1.0%,2015年世界石油产量达到43.6亿吨。而2005~2015年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2.4%,2015年天然气产量3.54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大发展的理由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与发展周期有关,全球天然气勘探开发处于早期阶段,开发历程起步晚于石油;二是绿色低碳发展模式被全球认同和接受,而天然气本身就属于低碳能源;三是目前天然气较新能源供应更加稳定,发展基础稳固。
新能源的“历史拐点”
新能源争得未来全球能源份额的实力究竟有多大?综合分析各种机构的预测及一些重要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数据可以发现,到2030年,新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普遍将达到20%。
从目前的行业表现看,新能源的短板主要在于产业化程度低,不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那样有着成熟的运行积累。此外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新能源还不具有完全的竞争力。以电动汽车为例,目前的储能技术和快充技术就还没有发展到足以支撑电动汽车大面积商业推广应用的地步,电动汽车配套的设施还没有大面积建立起来。全球范围太阳能、风能发展较快,水电也有一定积累,但核电则一直因为安全问题倍受争议。化石能源虽然有碳排放的短板,但供应稳定,而新能源中的太阳能、风能受天气和季节性影响严重。
因此,当前至2030年是新能源在技术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实现多能互补,完善配套设施以补齐短板的关键阶段。虽有种种不足,但新能源的大发展是历史趋势。从历史角度看,金融危机也许是新能源发展史上的一个拐点。
目前石油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在30%左右,天然气达到24%,油气占比54%,油气是当前及较长时间内能源主角,也是变革的先锋。油气产业链涉及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中游管输及下游炼化等多个环节。由于存在技术经济性方面的差别,各个环节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下对危机冲击和其他能源发展带来竞争的免疫力是不同的,这个特点决定了油气行业在中长期内的发展方针多元而丰富。
勘探开发的非常规任务
上游油气勘探开发方面,石油行业将要更多地进入非常规油气领域。
从过去的发展历程看,这个领域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对石油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决定了非常规油气的开发价值,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仅美国一个国家在页岩油气领域取得瞩目发展,我国、加拿大虽有页岩气产量,但后续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至于页岩油,估计还得等待数十年方有可能获得产量,这一点各国与美国有较大差距。
更具有挑战性的是,上游油气勘探开发可能面临长期低位运行的油气价格的考验,这对油气开采是极大的制约。金融危机后油气供应过剩现象在全球出现,美国的页岩油一直在增产,欧佩克为确保市场份额低价跟进,市场低价竞争几乎白热化。欧佩克虽在2016年年末开始限产试图保价,但终究招架不住页岩油增产的进攻,最终还是未能阻挡油价下行。非常规油气的开采难度本就大于常规油气,如今再加上低油价的肆虐,行业从业者面临的挑战之大、需要克服的困难之多可见一斑。
管网建设的必由之路
以管网、储气设施为核心的中游产业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将越来越重要,对天然气行业尤甚。
美国是全球天然气管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境内州际管网长度达到数十万公里,有众多的天然气交易商依托管网进行交易,气源四通八达,天然气市场交易程度非常高。若天然气时代来临且消费重心向亚太人口稠密区转移,那么亚太国家的天然气管网建设将是新形势下全球油气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看点。
从能源变迁的历程看,天然气是由薪柴到煤炭,再由煤炭到可再生能源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世界能源的变迁绕不开这个规律。天然气管网与储气设施不足,是很多国家在气源供应充分条件下无法施展手脚的根本原因。我国目前天然气干线长度不足10万公里,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在接下来的发展进程中,我国要推广使用天然气、通过能源结构调整治理大气污染,管网建设就是必由之路。目前,在我国南方的一些省份已经开始管网的规划和建设。
炼化的规模化降本
炼油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经济形势低迷导致的交通燃料和石化产品需求增速下滑,以及原料劣质化、重质化等方面的问题。当前炼油行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资源属地国家在低油价形势下,均加大了下游炼油产业发展力度,北美、中东正在成为全球炼油基地,这些地区原料供应充足,成本低,适宜在低油价下开展炼油深加工以获得高附加值石化产品,但是这种布局的变化会使得全球炼油产业的竞争加剧。在此形势下,炼油产业发展从理论上看只有强化内功一条路可走——通过自身业务结构调整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本着这一目标,今后炼油行业的发展重点应该集中在炼化大型化、一体化方面,实现规模发展降成本。中国石油规划院的一组数据显示,600万吨/年规模的炼厂扩建到1200万吨/年规模,单位原油投资可节约23%~25%,生产费用节约12%~15%,劳动生产率提高25%~27%,单位产量占地和能耗也随之减少。在竞争程度加剧的形势下降本,是企业生存的唯一出路,是决策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基于全球炼制原油品质重质化和劣质化倾向,燃料生产清洁化、烯烃原料多元化及化工产品高附加值化的发展趋势,今后炼油产业在装置、工艺技术方面需要持续做出调整以适应形势变化要求。
新能源的发展提倡各类新能源之间的多能互补,化石能源与新能源也需要实现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目前新能源虽然还不是能源市场的王者,但总有一天新能源的市场地位会出现颠覆性变化。若油气企业此时考虑未来的转型问题并尽快介入新能源业务,不失为一种积极明智的选择。分析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著名跨国油企在新形势下的业务调整路径可以发现,这些公司都在不同程度布局新能源、抢占制高点。对于新能源,石油行业应该本着“兼容并蓄”的精神予以接纳和发展。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能源行业进入了“百花争艳”时代,能源“一枝独秀”的画面正在慢慢褪色,石油、煤炭等传统强势能源正在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油气与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其行业作为能源主体行业,其地位在中长期内依然是稳固的,但需要居安思危,不断调整以适应行业和市场变化,适时开拓新能源业务,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