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系统
【重磅】专家热议“碳达峰、碳中和”的零碳中国实施路径及方案
时间:2021-04-29 00:00:00  浏览:0次  来源: 微能网(weienergy)  作者:科技与信息化管理部
恢复窄屏

 

4月24日,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指导,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北京市昌平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落基山研究所协办,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微能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暨第四界中国能源投资发展论坛”在北京未来科学城顺利召开。

此次会议是自“零碳中国”倡议于2020年1月发起以来的首次“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当前,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关于“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为零碳中国倡议指明了方向。本次大会旨在聚集零碳相关产业有生力量,群策群力,理清思路,推进合作,进一步推动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本次“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汇集了政府部门领导、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及两大电网、国企、央企等相关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领域企业及投融资机构代表,共同探讨交流了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和解决方案。超过327万线上观众通过中国网++直播同步观看了本次“碳中和”主题盛会。

开幕式致辞

“双碳目标”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

石定寰指出:我国面临碳达峰和碳中和双重任务,压力非常大,但压力也是发展动力。我们要尽早转变观念、转变思想、统一认识,尽早推动能源建设,使我们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峰值,为碳中和赢得更多的时间。要把风电、光伏发电、地热能、生物质能综合起来形成多能互补的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李高(国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发表了他对碳中和未来发展的看法。李高认为,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战略重大决策。目前全球能源低碳转型正在加速推进,预计可再生能源在2025年可以替代煤炭成为最主要的能源。一方面要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推动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王大鹏(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 )总结了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十四五”期间围绕碳中和发展目标作出的部署。

王大鹏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比重42.4%。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2万亿k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5%,有力支撑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9%。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达到6.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实现煤炭替代近10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9亿吨。”

王大鹏介绍道:“国家能源局要在‘十四五’期间,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通过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存储设施,提升可再生能源存储或消纳能力。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进一步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强化消纳责任权重引导,加强考核评价。”

焦小平(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主任)指出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他认为:“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涉及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等卓多领域,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有从经济利益上做到谁污染、谁付费、谁减排,谁受益的问题,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发展导向和资源优化的问题。”

李颖(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指出人类碳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给应急管理带来了深刻而全面的影响,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因此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加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就更加紧迫更加重要。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持续经受重大考验,需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打造新型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赵雷(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书记)介绍了当前西安临潼区目前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一些成果,据介绍,临潼区当地单位GDP能耗下降20.44%,在供暖方面采用取热不取水的模式,在供暖领域实现节能降耗,在今年年底形成100万平米的供热能力,减少碳排放9.8万吨。目前临潼区的碳排放交易收益已经达到45亿元。

 张念木(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介绍了昌平区尤其是未来科学城的发展情况,他指出,昌平先进能源领域已经形成了千亿规模的产业群,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不仅是北京市也是全国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承载区。

“零碳中国”战略合作伙伴签约,将打造零碳科技园、零碳医院、零碳校园等零碳示范项目,建设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

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平台优势、能源行业龙头企业的产业资源优势、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以及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共同发力于“零碳中国”行动计划有关项目,会上举办了“零碳中国”战略合作伙伴签约仪式。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与昌平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就支持未来科学城零碳改造、建立零碳中国(北京)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政府,就为临潼研究编制《美丽临潼的零碳图景:以“碳中和”为目标的临潼区高质量发展规划报告》,签署专项顾问协议;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就共同筹备打造“碳中和中国研究中心”等合作内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书;与明阳智慧能源集团、隆基绿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会员单位,就共同打造零碳电力开发、零碳科技城、零碳社区、零碳校园、零碳医院等合作内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就推动零碳能源项目在共同目标城市落地、推广风、光、储氢等零碳能源项目等合作内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中铁装配式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就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在共同的目标城市落地、推广装配式零碳建筑在当地的市场应用等合作内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就CCER项目咨询、共同打造零碳科技城、零碳社区、零碳校园、零碳医院等合作内容,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与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就共同推动“零碳中国”倡议下零碳中国示范项目开发及风光氢储示范基地建设等合作内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就共同推动零碳科技城项目及零碳科创基金等合作达成共识;与长安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及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发起零碳中国首支5000万碳基金、碳资产开发管理、绿色金融等内容展开合作;会员单位三峡集团西藏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天晖新能源公司与八宿县人民政府,就共同打造八宿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达成共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最前沿!《零碳中国2020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发布

为切实在“零碳中国”行动的有关项目中推广和实施国内国际最优秀的零碳技术及解决方案,加快“绿色+数字”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能投委发起了“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征集活动。截止2 0 2 0 年11 月30 日,能投委共收到来自地方政府、国企、民企、外企及高等院校的申报项目和解决方案共64 个。能投委案例评选组委会以减排能力、可推广性、创新水平、经济性和社会效益为主要指标,经过专家组多次讨论和研究,评选出25个符合本次案例征集活动要求且具有一定示范意义或推广价值的案例和解决方案,列入《“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并在本次大会上进行了发布。入选技术及方案囊括了零碳电力、碳捕捉、零碳建筑、零碳交通等技术领域,涵盖公共设施、公园绿地、大数据中心及5G基站等应用场景,对我国各地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借鉴和推广意义。

促转型,谋发展,碳中和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启动

会上还举办了零碳中国倡议2.0版——碳中和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启动仪式。碳中和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旨在快能源转型和绿色复苏,以“绿色+数字”为理念,以零碳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绿色投资为引领,积极探索低碳发展模式与路径,加快构建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产融结合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共谋“碳中和”发展大计,为实现零碳中国而努力。该联盟将建立“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工作平台;建立政、产、学、研、金、用的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国际对话平台。

此次“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是“零碳中国”行动计划的新起点,在零碳中国倡议下,通过碳中和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的新平台与“零碳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力零碳产业项目,为实现“双碳目标”努力奋斗。

首部“碳中和”主题蓝皮书发布——《零碳中国·绿色投资》完整版,预测我国碳中和相关新兴产业将带动70万亿元零碳产业投资

会上发布了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与落基山研究所联合研究编制的中国首部“碳中和”主题蓝皮书——《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专家、落基山研究所董事陈济主持发布并解读了蓝皮书,指出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全球零碳产业正在迎来“临界点”时刻。回顾历史,当某一新兴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3%后,市场资本就会涌入,并迅速使其实现普及——从马车时代进入到汽车时代是这样,从煤油灯照明升级到点灯照明也是这样。目前,全球风电、光伏发电量均已超过全球发电量的3%,所以我们认为新能源及有关零碳产业即将进入市场爆发期。蓝皮书梳理了零碳从理念到行动在全球和中国发展的趋势,分析了中国零碳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描绘了零碳中国的发展图景、实施路径、投资场景以及潜在市场规模,认为中国“碳中和”零碳转型将带来巨大的市场规模和效益,预计能带动70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其中,再生资源利用、能效、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数字化七大投资领域最为重要。蓝皮书并综合考量了每个领域所处的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未来在零碳经济中的作用给出了详细的政策和投资建议。《零碳中国·绿色投资蓝皮书》对我国碳中和产业领域投资将起到重要引导意义!

大会主题演讲

碳达峰碳中和——中国需要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

刘燕华(科技部原副部长,原国务院参事)指出中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目前面临着三个关键问题,一是中国工业化进程较晚,历史排放很低,但中国当前单位GDP排放是全球水平130%,是欧美发达国家的2-3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世界20-30%。基于此,无论从以中小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看,还是以煤炭为主占58%,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70%的能源结构看,中国要实现该目标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二是要把握实现该目标的机遇,特别是能源、建筑、交通、电力和高耗能产业,紧抓双碳目标进行规划并制定落实措施,把转变结构与提高能效作为重点;三是实现该目标需要大量的绿色投资,未来投资要考虑到气候变化的风险因素并纳入到压力测试上,只有这样才能使投资成本效益达到最优。

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八点认识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指出,要从人类文明形态进步的高度认识能源革命,要明确碳达峰不是冲高峰,一定要把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与中央提出的203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5%的目标联系起来统一考虑,我国的碳达峰目标一定是通过碳强度的逐步降低实现的。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低碳转型与保障能源安全是并行不悖的,我国宣示双目标符合“共区原则”,是立足于我国现实的;能源转型不仅要发展高比例非化石能源,而且要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能源)体系;节能、提效是实现双目标战略之首;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会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的进步,会催生新的科技、新的能源、新的工业、新的交通、新的建筑和新的投资,我们要把握好发展的节奏,积极而稳妥地推进

传统电力行业碳中和与清洁能源转型

王东伟(国家电投专家委办公室主任)表示,国家电投集团作为传统能源电力企业,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将加快电气化进程,促进能源消费;加强低碳技术服务,拓展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力度,重构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综合能源综合集成系统,加快推进综合智慧能源服务,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构建生态能源体系,推广应用水风光互补,光伏治沙等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解决环境治理等问题;加强碳交易与绿证、电力的深度融合,推进电力排污交易、绿证交易;突破分布式隔墙售电。

新能源云服务绿色发展和碳中和

刘劲松(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表示,国家电网作为全球接入新能源规模最大的电网企业,不断加快在数字化方面的发展速度,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新能源云实现了新能源业务一站式线上办理,做到了接网服务高效透明、补贴申报公开公正。目前已介入场站200万,装机4.59亿千瓦,注册用户超过25万个,入驻企业超过1万家,带动就业超过120万人。国家电网正在加快建设能源互联网,在物理层,以电网为基础使各能源互联互通;在信息层,电网与现代通信网络融合,构建信息物理社会系统;在数据层,推进电网数字化转型,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新能源云以服务新能源发展为出发点,以满足绿色清洁用能为落脚点,以电网数字化转型为根本点,通过连接融合源、网、荷、储的数据信息,为数字网平台赋能,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绿色金融助力零碳中国发展

吕学都(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首席专家 )指出,要以“碳金融”为量化绿色金融试验突破口,推进绿色金融向纵深发展。减碳专业机构与金融机构应密切合作开发和应用量化碳金融工具,实现碳金融与碳减排的量化关系。要建立完善的减碳投资项目层面的推进体系,包括建立碳金融基金及碳金融支持的减碳项目类型和标准、减碳项目的减碳计量、碳金融的计量,建立符合碳金融支持的项目库。要推进中国零碳建设的碳金融试点项目,例如重点高耗能行业企业零碳生产试点:燃煤电站的ecus技术投资、零碳钢铁、零碳水泥等;农村零碳能源体系建设:以农村光伏发电系统建设、沼气利用、生物质能利用等,构建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将可能把农村发展成为零碳能源的净输出地,能推动农村低碳发展,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

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机遇与挑战

李新创(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指出,从国家颁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来看,发展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因此为了处理好低碳和发展,整体和局部,短期与长期关系,要科学制定合理的行动方案。特别是有条件的地区,有条件的行业要率先达峰。钢铁行业是重点碳排放行业,目前中国钢产量占全球的产量57%,去年达到11.65亿吨,本土消费比率高达98%,只有2%净出口。因此,我国钢产量的多、少,是取决于自身的经济发展需求。目前来讲中国钢产量占全球57%,但中国钢铁行业占全球钢铁行业碳排放的65-70%。无论是从国内、国际来看,钢铁行业都是重点碳排放攻坚目标之一。我们规划院配合发改委、工信部,初步完成了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根据我们的研究成果,认为钢铁行业具备提前达峰条件,将力争在2025年前达峰。

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零碳中国方案

张杰(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指出,风能与太阳能是未来最可期的主体能源,原因一是资源足够丰富,我国三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风电、太阳能资源禀赋好、土地资源丰富;二是具有经济性,风能与太阳能已经实现平价上网,在三北地区度电成本能低至0.2-0.25元人民币。但其面临挑战是发电的间歇性,我们必须要通过氢能和储能技术应用,使其变成变成24小时*365天的稳定能源。张杰还表示,我国除了在能源供给侧的新能源产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的价值洼地在能源消费侧。据统计,我国能源消费中能源本身占70%,建筑占20%,交通占10%。我们认为能源、建筑、交通是各地方、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乡村或者工业企业,只要使能源、建筑、交通三大产业领域实现零碳化,就能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而零碳中国倡议的解决方案也正是以能源、建筑、交通三大产业领域为主要抓手构建硬件服务体系,同时围绕配套软件服务体系。

“能源行业实现碳中和路径”专题演讲

绿色建筑助力碳中和实现

孙宝良(中国中铁装配式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指出,近年来随着世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以及能源危机不断加剧,具备节能环保、防尘降噪、工期短、人工物料消耗低的装配式建筑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与关注。装配式建筑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特征的,具有最大可持续发展属性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据统计,当前新加坡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70%,瑞典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80%,法国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85%,而美国、日本的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90%。零碳装配式建筑需要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参与,让我们紧紧围绕碳中和时间表,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新理念,践行企业责任,展现企业担当,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努力为双碳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蒋东宇(隆基股份战略中心总经理)表示,在“3060”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隆基股份不仅要打造绿色供应链,引导上下游企业脱碳,还要利用光伏多样化应用场景,实现碳减排。隆基股份将通过绿色电能+绿色氢能的方式,助力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脱碳。他指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能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推动资源型能源产业向科技驱动型能源产业转变,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发展绿色能源是中西方最无争议的利益交集之一。我们建议持续以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牵引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充分利用水电等调节性能源,加快煤电灵活性改造,支持以光伏风电为源的绿电制氢,鼓励绿氢与多行业耦合,引导传统能源产业谋划战略转型,共同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能源变革,风动未来

张启应(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指出,人类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全球共识,人类正在为之而行动。在全球低碳化的背景下,以绿色能源为主导的能源革命势在必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是助力全球“绿色生产力”实现新的飞跃的能源,也是推动碳中和的支柱力量之一。双碳目标的达成要求创新的能源技术,也只有坚持技术创新,才能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过去多年来,明阳智能在风电领域取得巨大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技术创新。从高风速到低风速风机,从浅海走入深海,从利用自然风力发电,到可以“驾驭”台风发电,背后的支撑都是明阳智能的技术发展。张启应还谈到,碳中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需要一个美好生活的碳中和,是小康社会,或者是共同富裕的碳中和。想要达到一个高水平的碳中和,意味着不但要碳中和,更要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融合创新,助力建设低碳社会,加速实现碳中和

尧权(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Marketing副总裁)指出,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经之路。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的清洁能源,与火电相比,发电的稳定性及并网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锂电池储能是很好的解决方式,但它需要解决经济性与安全性问题。关于能源电气化,我们预测能源中的电力消费比例到2050年将增加到49%,以新能源电动车的销量为例,当前占汽车销量的4.7%,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48%。而目前电动车跟燃油车相比仍有一些差距,例如里程焦虑及安全问题。所以无论在能源生产侧还是能源消费侧,迈向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我们认为智能化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也就是把电力电子与智能化相结合,实现源网荷储相结合,构建新型的电力系统。华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要完成两件事,第一是通过领先的ICT技术赋能千行百业,降低能耗,由此降低碳排放20%。第二是我们认为数字能源能为双碳目标贡献巨大力量,我们希望通过这一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来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能源转型。

氢能产业发展趋势、运用场景

汤禹城(西门子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指出,氢气未来要实现商业化大概还需要10年的时间,到2030年氢能可能会走向商品化、商业化。氢能在能源界被称为“终极能源”就是因为氢具有这样的属性。未来氢能有可能被视作像液化天然气的燃料,其国际产业链合作可以参考液化天然气的合作模式。比如,资源发达的国家可以做一些跨境出口,将氢能输送到资源需求国,进而实现全产业链的构建。如何使氢能的经济性、技术可及性更好,应从以下几个应用场景分析,一是绿氢本身,国内已有三大城市群正在做示范推广,主要使用的是氢能燃料电池应用路线;二是除了氢能本身,还可以转化成绿色甲醇或者其他燃料来运用,比如在工业领域,可以将氢与氮结合,转化为合成氨,更便于存储与运输;三是其它方式的能源利用,例如与天然气掺烧,欧洲已经出现了把绿氢注入到天然气管道的案例,未来这种方式将会大量的应用。

碳中和与乡村振兴: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庄会永(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副会长)指出,生物质能是全球目前及未来大规模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最近斯坦福大学、美国宇航局研究的结果显示,如果生物质在非利用环境下变成甲烷,导致的温室效应将是二氧化碳的84倍甚至更高。如果一吨生物质直接燃烧,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33吨,如果任其自然降解,它的碳排放量则是22.344吨,生物质通过自然降解方式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值是直接燃烧方式的16.8倍。因此在双碳目标下我们更要利用好生物质能,而不是任其腐烂。庄会永还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支持,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生物燃料产业。生物质企业积极投入到“双碳目标”的大军,通过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助力碳中和目标。

零碳新能源产业园研发楼案例分享

罗多(中国水发兴业能源集团总工)表示,零碳新能源产业园研发楼用4年的运行数据申报了中国第一个成功运行的零能耗建筑。它用了38项技术与4个科研课题,其中的技术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综合利用,从而实现更高的效率。例如建筑的BIPV幕墙集通风、遮阳作用于一体,在窗台下设置了可调节的通风装置,可以让它以不同的方向运行,实现外循环与内循环。所以一年四季,哪怕刮风下雨,让建筑可以根据外界实际空气条件自由呼吸。建筑的光伏使用配有微网系统,使其有更高的效率。同时通过进行UPS改造实现储能系统,以保证建筑内数据中心的稳定供能。经计算,建筑本体达到了60-70%节能率,再加上可再生能源供能(把旁边的综合楼、车棚光伏纳入建筑可再生能源发电计算),最高能达到106%的能效。我们有信心在国家的有关政策的支持下,通过绿色金融将其打造成为真正可推广的模式。

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实践案例介绍和分析

蓝虹(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指出,绿色金融介于绿色项目、绿色技术和绿色资金之间。目前常用的新型绿色金融工具有绿色信贷、绿色项目融资、绿色融资租赁、绿色资产证券化、碳基金等。以贵州省为例,一些同类项目的普遍信贷成本大概是7-8%,但如果是绿色项目,信贷利率能比基准利率再低5%。蓝虹还表示,应该认真设计绿色金融的宏观制度体系和架构,在体系下设计政策体系和市场建设体系。具体而言,应将“碳达峰”作为核心要素纳入绿色金融体系;征收气候变化税,设置碳基金;对绿色金融工具投资者实行税收优惠;建立财政与金融联动的绿色风投基金;对绿色低碳项目贴息;建立碳市场,促进碳交易;建立绿色金融学科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等。让“碳中和”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 电话:0086-29-86119111
  • 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A1区开元路2号
  • 邮箱:sxrqjt@163.com
  • 邮编:710016
Copyright © 2011 Shaanxi Gas Group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亿体育  陕ICP备11014167号-1陕公网安备 61019102000282号 能源监管热线:1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