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离开我们近乎10年,出殡的那天塞北的寒风声声灌耳,我缩在父亲的身后看着他像孩子般抽搐的背影突然地嚎啕大哭,我才清醒地认识到我至亲的爷爷是真的走了,这铁一般的事实就这样直挺挺的立在我的面前。
记忆中爷爷有讲不完的故事和喝不完的鸡蛋汤,他每日规律地早早起床,洗涑、锻炼、一本“当代陕西”,然后奶奶热腾腾的鸡蛋汤就端了上来。院落的一角泥房,藏满了爷爷的书,儿时的好奇心总是太重,呼朋唤友爬进去,精心选择着各自中意的纸飞机图案,那真的是一种骄傲,每当小伙伴毫不犹豫指向我家去找书叠飞机时我便显得尤为自豪。那个信息网络封闭的年代,报纸刊物就是爷爷每日的“精神食粮”,爷爷说“当代陕西”是他看世界的“窗口”,他认真的品阅着每一页,关注每一篇评论报道,俯耳倾听着三秦大地每一次呼吸,感受生活在秦岭山下三秦人民的喜喜悲悲。爷爷喝起了鸡蛋汤忆起了青春,解放战争,烈火熊熊,正直青年的爷爷一心向党放下羊鞭扛起枪支奔赴战场,生活从此翻天覆地,升起的地平线再也不是日落的塞北大地上肚圆劲足的羊儿撒欢奔跑时激荡起的层层黄土,赤胆忠心,南征北战,用身躯捍卫三秦大地。爷爷的上衣兜总是装着一枚硬币,当年的子弹穿过,爷爷两眼一黑不省人事,直到他睁开眼教导员激动的告诉他,兜里的硬币挽救了生命,从此爷爷的上衣兜总是带着这枚硬币。新中国成立,爷爷工作编制省城西安,生活步入正轨,三年后,爷爷却主动要求调回当时落后贫穷的陕北老家,领导同事不解,家人反对,身为关中人的奶奶更是百般不依,爷爷依然义无反顾将工作调至地方财政局,在职期间,爷爷兢兢业业,两袖清风,按月定量口粮,二十八斤粮食供养一家七口,几度饥饿浮肿,每每说此,奶奶总是偷偷地掉泪,可怕的饥饿终于要熬过去了。爷爷说,人活着就要不停的战斗,安逸的生活筑不就坚挺的脊梁,如路遥所说“如果能正确的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我们带来崇高感。”
过年回家同父亲和哥哥给爷爷上坟,爬走在曲折陡峭的黄土高坡,气喘嘘嘘眼泪模糊,呼啸的寒风吹过,我亲爱的爷爷安然的屹立在大风中,照影在身后这片养育了我们祖祖辈辈的黄土大地。父亲点了烟,讲起了爷爷墓地环境的事情,对面梁岭起伏,千层万叠的梯田寓意着爷爷写字的办公桌,左上方挺拔的枣树象征着桌上角的笔筒,右上方肥沃的庄稼地更似摊开的书本,年年岁岁,岁月交替,丰硕的庄稼一茬换一茬,正像爷爷日益丰富的知识。
时值雨纷纷的四月清明,异乡的雨水更易激起浓浓的思念,爷爷的谆谆教导万古长青秉记心间莫敢相忘,孙儿不才,仅以此文告慰爷爷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