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系统
杨震:清白家风传千古
时间:2015-12-17 13:40:18  浏览:0次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武超 渭平
恢复窄屏

站在秦岭东部北麓,凝望天空,但见一片苍茫。历史在渭、洛、黄三河交汇的地方,哺育了万亩荷塘。莲藕之间,不时有蛙鸣讲述两千年前,太尉杨震清正廉洁、清白做人的故事。

 

  杨震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研儒家经典。二十岁后,他子承父业,设馆授徒,培育出了近三千名弟子,其教育成就可与山东的孔老夫子相比肩,人称“关西夫子”。

 

  学识和品行堪称一流的杨震,在五十岁时,为大将军邓骘所赏识,步入仕途。他先后做过县令、刺史、太守,后入朝做过太仆、太常、司徒以至太尉。他始终以“清白吏”为座右铭,秉公办事、恪尽职守,从不接受别人的宴请和贿赂,从不请客送礼。不论官职如何升迁,他家从来不修豪华宅府,他的子孙也是素食、布衣、徒步简行。有人劝他为子孙置办家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代成为“清白吏”子孙,把这个清名馈赠给他们,不也是一笔丰厚的遗产吗?

 

  在他二十年的仕途生涯中,留下了许多清正廉洁的故事。而“暮夜却金”的故事,最为历代朝野推崇——县令王密为了报答杨震的知遇之恩,趁着夜色,以十斤黄金相赠。杨震坚辞不受。王密说:“暮夜无人知晓。”杨震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杨震严格自律的君子之风,让王密惭愧而退。清正廉洁,是杨震一生践行的人生准则。即使是在他被蒙冤罢官后决定以死明志时,他仍要求子女处理后事要以杂木为棺、用被单裹尸,不用祭祀,不要厚葬。这些掷地有声的杨氏家训,至今听起来仍然是响彻云天,振聋发聩。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故中,“四知先生”的美名不但没有被时间的尘埃湮没,反而被不同时代的人敬仰着、推崇着。就像先生故里那偌大的一池荷花,虽历经寒冬,穿越淤泥,但都会在每一个初夏,给人们一片碧绿、一个莞尔的微笑。

 

  杨震的风范和品行,成为杨氏后裔效仿和遵从的典范。杨氏清白家风通过杨震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延及子孙。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子孙个个生活简朴、为官清廉。他的五个儿子都以“清白吏”而誉满天下。他的子孙曾经达到“四世三公”的辉煌顶峰,但个个都很清廉,正如汉末孔融所言:“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特别是杨震的二儿子杨秉,自律极严,尤以“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的“三不惑”而闻名于世。杨震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儒家的道德理想。他的风范和品行,他的清白家风,对医治贪腐病症,仍是一服超越时空的济世良方。

 

  杨震清白家风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杨氏家族恪守和传承的主要家风和祖训,形成了鲜明的家族文化特征,为杨氏家族提供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自古杨氏出弘农,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杨氏,尊杨震为开基始祖。杨氏后裔中,因文韬武略、清正廉洁而载入史册的,不乏其人。隋文帝杨坚以身作则、节俭爱民;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大师杨时,一生官显名扬,但他非常廉洁,奉法爱民,“不枉费公家一钱”;南宋爱国诗人杨万里,也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明代名相杨士奇官高权重,曾辅佐四位皇帝,为相几十年,妻子却一直在老家以农耕为生。如今,在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杨氏祠堂中,以杨震的“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清风堂”,随处可见。

 

  杨震高洁正直的品行,也影响了故乡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秦东的仁人志士郭子仪、寇准、王鼎、杨虎城……也都是踩着杨震的足迹,在历史的风雨中留下了惊世的绝唱。潼关的杨震后裔对杨震怀有深厚的感情,都以有杨震这样的先祖而自豪,都在自觉秉承着清白家风。清白家风已经成为他们立身持家、为官做人的精神支柱。

 

  怀念一个人,其实就是怀念一个时代。杨震的遗风,必将成为我们个人修为、精进思想、为民谋福的精神动力。

  • 电话:0086-29-86119111
  • 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A1区开元路2号
  • 邮箱:sxrqjt@163.com
  • 邮编:710016
Copyright © 2011 Shaanxi Gas Group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亿体育  陕ICP备11014167号-1陕公网安备 61019102000282号 能源监管热线:1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