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系统
专家视角:能源产业亟须探索发展新模式
时间:2016-10-11 00:00:00  浏览:0次  来源: 中国石油报  作者:政策法规处
恢复窄屏

 

近年来,全球经济和能源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降速调整、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等因素不断给企业发展带来严峻考验。能源企业如何化挑战为机遇积极做出调整?中国石油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规划计划部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于10月2日合作举办了能源企业高层论坛。席间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机遇与创新”,共同探讨能源企业该如何积极应对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能源格局正在转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在现今的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石油企业、能源企业如何应对?

认清新形势。新形势包括以下几点:中国经济已经由原来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入到中高速增长阶段,国际经济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工业化进入到中后期阶段,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的下半程,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石油行业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里仍然会处在相对的低油价时期;中国想要优化产业和资源结构,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绿色能源、低碳能源。

抓住新机遇。消费结构升级给中国带来新机遇,消费结构要如何升级?过去,中国人的主要需求是满足吃、穿、行、住、用,而当前和今后有五大新需求:学习的需求、快乐的需求、健康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美丽的需求。实现这新五大需求的方向就是机遇。工业化进入到重工业下半场,带来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时机;还有中国的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的下半场,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的那些产品和服务也会有新机遇。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市场的城镇化、协调的城镇化、品牌的城镇化、集群的城镇化、绿色低碳的城镇化、智慧的城镇化、品质的城镇化和人文的城镇化。

迎接新挑战。中国经济还在下行,底部尚未探明,经济结构调整阵痛会带来挑战,一部分行业、一部分“僵尸”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若没有及时有效地出现,就会带来诸多挑战:高成本时代带来挑战、人口红利消失带来挑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带来挑战、石油价格长期低迷也会带来挑战。

培育新意识。意识引导行动,观念引导人的行为。要有抱团意识,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期靠单个企业还不足以维持生存发展,要抱团求生存、分工协作去发展,同时还要有底线意识、危机意识。

找准新定位。首先要找到市场定位,要知道目标客户及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要找到产品和服务定位,围绕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再就是组织机制定位等问题,在经济底部尚未探清的情况下,定位尤其重要。

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产业产品转型升级的方向是产业结构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绿色低碳化、国际化、信息化、智能化等,要符合这些方向开发新产品和服务。

制定新的战略。企业需要制定战略,每个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的战略选择应该是不一样的。

开拓新的市场。首先目标定位在率先复苏的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第二要开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第三是率先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的交通节点城市及旅游胜地。

培育新的要素。资本、原材料是一般性要素,而现在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所以必须要整合、优化要素配置,迈向高级人才、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通过这些高级要素推动产业产品转型升级。

立足新的空间。企业总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中生存发展,开发性的企业在一个小地方起步,随着规模扩大、档次提高,需要整合更高级资源和要素。油气行业需要高素质人才,企业可以把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延伸到更大的城市,在更大的范围整合资源为企业所用。

塑造新的品牌。在当前形势下品牌越来越重要,品牌意味着附加值、竞争力,当今绿色品牌是发展方向,因为它符合政府的鼓励方向也符合消费者的偏好。

建立新的组织。企业组织结构的建立和优化非常重要,因为组织可以把每个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建立企业的制度。企业的制度很多,包括产权制度、公司治理制度、激励约束制度、过程管理制度等。要优化创新企业制度,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

探索新的模式,包括新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

探索新的管理。在新的发展阶段和移动互联网新时代,要探索精细化管理、特色化管理、个性化管理等将是大势所趋。

王锐(山东科瑞副总裁):油服市场的发展要及时结合整体能源结构的发展,油服市场的调整要实时结合整体能源结构的变化,达到两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效果。中国油服市场从业者需要摆正位置,当前无论是对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一个机遇。同时,技术创新也会使新的市场随之产生和发展,油服国际化一定要不断走出去、走下去。

陈卫东(东帆石能源咨询公司董事长):中国对能源市场的影响极为巨大。现在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投资市场。全球能源转型大方向不可阻挡。与以前“提高产量、保障供给”的目标不同,现今中国油气工业的主要任务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

如今的能源投资格局显示全球能源转型是不可阻挡的,其中有三种驱动力:一是中国煤炭消费量已经到达顶峰;二是美国石油消费已到达顶峰;三是欧洲天然气消费量也已到达顶峰。这三种驱动力反映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能源结构现状和工业现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结构以油为主。

天然气与LNG面临挑战

张荣旺(中海油气电集团贸易分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广阔。相比于煤炭,天然气从整个发电角度来看依然有很大发展空间,从低碳、环保的角度来看,天然气在化石能源里也同样最具有优势。这几年液化天然气(LNG)产业发展前景很好,调峰能力和利用效率较好,受地缘政治影响比较小,资源也易于多元化,全球各大洲都有LNG资源点,很容易把资源供应端分散掉。

未来天然气发展方向会是一个独立的天然气市场,随着时间推移,基础设施的开放,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建立等一系列手段都会促使天然气行业向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这需要政府、天然气供应商、消费者和天然气产业链上的其他单位等加强合作,共同克服目前的困难,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王震(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如果没有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卓越的成绩,没有过去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很难有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

天然气具有过渡作用,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桥梁。有专家认为在能源转型从高碳到低碳到无碳的过程中,天然气成为主力能源的空间巨大。从全球角度来看,到2030年至2040年的未来几十年天然气将是增长最快的化石能源。很多机构认为,到2050年天然气会超过煤炭、石油成为第一大能源。天然气潜力巨大,怎么做到标本兼治,进一步扩大天然气利用?从供给侧改革来看有四个方面:可获得、用得到、用得稳、买得起。中国天然气行业要有大的发展需要从这四个方面来着手解决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天然气行业的增长受到限制。

新常态倒逼炼油市场升级

吴庆乐(壳牌下游新业务发展总经理):分析中国未来的炼油行业一定要了解一下行业的外部环境,我们进一步制定炼油发展规划才会有针对性。目前,随着美元进入升值周期、金融监管加强、地缘政治等因素,油价应该会在低位维持一定的时间,炼油和下游的石化行业会进入较好的发展时期,同时,国内成品油市场化也在逐步加快,对于未来的炼油行业要重点考虑七个统筹。

其一,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要兼顾需求市场及投资市场。

其二,要考虑近期、中期、远期的政策发展。比如说在未来5年至10年油气行业会发生的变化,要因势利导符合未来的产业政策。

其三,要统筹炼化一体化,做到精细化运营。差异化的经营、炼化一体化及精细化的运营管理等将是炼化企业未来面对的课题。

其四,炼油和销售要做到协调发展。企业建炼油厂很大程度是为了满足下游零售终端的需求。若一些炼油厂处在相对偏远的地方,那么在考虑资产组合、资产调整时,企业需要多考虑这些炼厂。

其五,要统筹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三种原料在炼油企业内的使用。我们要做到“宜煤则煤、宜油则油、宜气则气”。

其六,统筹未来燃油需求和替代燃料的需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其七,要在整体发展过程中考虑到混合所有制或是多种所有制主体的发展,国有石油公司自身的发展也同时要考虑到竞争对手,例如一些民营地炼企业会怎样制定自身的发展规划,其规划也会直接影响到未来市场的发展。我们只有从一个相对中立的角度去看整个行业时才可避免自身产能过剩。

杨其明(中国石化江苏石油分公司总会计师):国内的炼油产能过剩导致供需失衡,整个行业矛盾突出。2015年我国新增炼油产能是1650万吨,产能利用率73%。2015年国内成品油产量3.1亿吨,比上年下降了4.2%;消费量2.76亿吨,比上年增长1.2%。

二次消费结构调整导致消费需求多样,汽油增长,柴油下降。2015年柴油需求首次比上年下降2.4%,到今年8月下降3.1%,且下降势头仍在继续。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汽油上升、柴油下降的格局依然较难改变,这也是市场需求的真实现状,特别是有些经营者为了争夺长远用户,违规供应,更是雪上加霜地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我们企业要更加注重产品创新。第一是油品方面,与炼油厂打造高附加值的产品,同时给顾客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第二是突出产品创新。我们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特别是非油产品,逐渐从卖产品延展到卖服务、卖文化。

  • 电话:0086-29-86119111
  • 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A1区开元路2号
  • 邮箱:sxrqjt@163.com
  • 邮编:710016
Copyright © 2011 Shaanxi Gas Group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华亿体育  陕ICP备11014167号-1陕公网安备 61019102000282号 能源监管热线:1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