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一年内有20个煤制天然气项目获批之后,国家能源局最近发文规范煤制油和煤制气行业有序发展,严控新项目的质量和审批速度。能源局7月17日发布的《关于规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业科学有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称,近期发改委和能源局正在研究制定规范煤制油和煤制气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对煤制油和煤制气的产业准入做严格要求。
《通知》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前期产业化示范和技术进步效果明显,一些地区发展煤制气和煤制油新建项目的积极性很高,但也出现了一些不顾环境、水资源现状和技术、经济实力而盲目发展的现象。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要求,年产超过2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年产超过100万吨的煤制油项目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禁止建设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规模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年产100万吨及以下规模的煤制油项目。
即将出台的产业政策还明确了煤制油(气)“不能停止发展、不宜过热发展、禁止违背规律无序建设”的方针,和“坚持量水而行、坚持清洁高效转化”的原则,示范项目的能源转化效率、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必须达到准入值。
此外,《通知》还对煤制油(气)产业中所需的煤炭、水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优化资源配置作出了要求,煤炭供应要优先满足群众生活和发电需要,严禁在煤炭净调入省发展煤制油(气);严禁挤占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以及严禁利用地下水发展煤制油(气)。对取水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标地区,暂停审批新建煤制油(气)示范项目。
煤制油和煤制气长期以来被国家视作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产业,2009年在《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和通知》中提出,由于传统煤化工重复建设问题严重,要遏制传统煤化工的盲目发展,原则上三年内不再安排新的现代煤化工试点项目。
中国石油化工联合会市场信息部副主任祝昉向财新记者表示,国家对煤制油和煤制气的政策有松有紧,一方面是要逐渐放开,但又不能出现“一拥而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局面;而从能源供应结构来说,原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中国的煤资源更丰富、成本较低,发展煤制油和煤制气可以实现原料多元化,煤不仅可以直接作为能源原料,而是实现综合利用。
因中国有“多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特性,发展煤制油和煤制气能够增加油气供应量、替代煤炭消费,2013年随着国务院“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出台,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的思路给煤制气行业带来利好。在2013年一年内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的煤制气项目就超过20个,其中大部分项目还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投产的主要有13.3亿方年产能的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一期)、13.75亿方年产能的新疆庆华伊犁煤制气项目(一期)。根据能源局规划,到2020年实现煤制油产能3000万吨、煤制气500亿立方米。
祝昉认为,即便已经有相当数量规模的项目获得了发改委的路条,但未来还是要有循序渐进地投产、让市场消化的过程。目前全国有50个已有或在建、计划中的煤制气项目,规划的总产能达到2250亿立方米/年,但已投产产能仅为27.05亿立方米/年,建设中的产能为143.95亿立方米/年。总项目产能中有80%位于水资源短缺的西北地区,其中新疆地区有25个,内蒙古西部地区有13个。
水资源的短缺和上产产能的扩张成为了煤制气发展的主要矛盾。根据《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征求意见稿)》中的要求,煤制天然气新鲜水耗应低于6.9吨/千立方米。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研究称,若目前的煤制气项目全部得以投产,新疆地区将消耗水资源6.8亿方/年,蒙西地区将消耗水资源4.1亿方/年。
上述研究称,中央给新疆自治区制定的用水总量目标是2015年515.6亿方、2030年526.74亿方,但2013年的用水量已经达到了617亿方,远超过了2015年的控制指标。若采取工业投资置换农业用水的方式,节水工程投资成本将超过500亿元。而蒙西鄂尔多斯地区的用水量增长空间,到2020年也仅剩1亿立方米。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则认为,煤制气的发展还面临“污染转移”的问题。尽管煤制气可以降低以其作为终端消费地区的一次能耗、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但从全生命周期过程来看,煤制天然气的一次能源消耗、水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均高于被替代的传统能源(石油、天然气)。可以说,煤制气对终端消费地区的局部能源结构优化和温室气体减排,是以全局的一次能源消费增加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