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年的艰难“拉锯战”,中俄天然气谈判终于在今年修成正果。从2018年起,俄罗斯将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交易价值约为4000亿美元,累计30年。
对中俄双方而言,此举开创了油气对外合作之最,其交易额之大、合同期限之长,在俄罗斯与欧洲任何一国的天然气交易中均不曾出现过。这项举世瞩目的世纪大单,对我国来说,挑战与机遇共存,其中的挑战主要分为四个方面:气源是否足够中国使用,进口气和国内气价格倒挂导致的市场需求反差,对接大管道的技术“瓶颈”有待突破以及地缘政治影响。
挑战之一:气源足够吗?
俄罗斯主要气区不在东西伯利亚,其国内的5个大型油气产区——西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季马诺-伯朝拉、北高加索和里海沿岸是俄罗斯欧洲部分国内消费及供应欧盟、独联体各国的主要油气产区,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包括伊尔库茨克州、萨哈共和国等20个州)虽然还有4个潜在的油气区,但这些处于中生代地层和古生代地层的油气仍未进行实质开发。
而中俄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巨额大单的主供气源地为东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萨哈共和国恰扬金气田,目前伊尔库茨克州和萨哈共和国的天然气总产量约为20亿立方米/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俄罗斯远东主要分布在伊尔库茨克州和萨哈共和国地区的13万亿立方米的预测储量是真实可信的,但要开采出来多少仍是个未知数。
此外,因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惹恼美国及欧盟,受到经济制裁的俄罗斯在开发此油气田上的资金更是显得捉襟见肘,相关的管道及配套设施都必须从头开建,加上高寒及荒无人烟的恶劣环境,都将给勘探开采增加很大困难。
挑战之二:价格与市场的需求反差
据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透露的消息,再结合我国国内各大媒体预测,中俄天然气的价格约350美元/立方米(约为10.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其价格约合2.19元人民币/立方米,从俄方来看,“这是俄气目前给出口客户的最低价”。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从中亚进口的管道天然气中,最贵的是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价格大约为9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乌兹别克斯坦的价格为8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哈萨克斯坦为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2012年霍尔果斯口岸接收土气的价格波动区间为1.8—2.6元人民币/立方米。
按照西气东输二线全线平均管输费1.08元人民币/立方米计算,城市门站平均价格应达到3.28元人民币/立方米,这还不包括城市配套费,2010年至2013年,中石油的报表显示进口天然气累计亏损1051亿元人民币。
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约350美元/千立方米(未考虑汇率变动和基础配套设施投入费用),与我国从中亚进口的354美元/千立方米均价接近,而俄罗斯出口欧洲的价格为352.4美元/千立方米(出口德法意为415—455美元/千立方米)。
而从黑龙江口岸输送到两广及沿海地区,其价格只能高于中亚等地进口的天然气。对这样倒挂的天然气价格,城市燃气用户将会优先考虑使用国内天然气,发电、化工及工业燃料企业使用此气将大幅增加成本。偏高倒挂的价格,市场用户开拓阻力巨大。
2013年7月10日起,天然气价格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方案对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进行调整,对未来消费的天然气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这造成部分地区天然气消费增速回落,一些对气价敏感的工业集中的省份,甚至对新增的高价天然气表示出拒绝的态度。
挑战之三:技术“瓶颈”有待突破
根据中俄双方签署的协议,俄罗斯负责气田开发、天然气处理厂和俄罗斯境内管道的建设,中石油负责中国境内输气管道和储气库等配套设施建设。
从整个管道工程看,在俄罗斯境内,科维克金气田至恰扬金气田管线长800公里,恰扬金气田至别洛戈尔斯克管线长1700公里,别洛戈尔斯克至黑河管线长180公里;在中国境内,管道大体宏观走向为黑河—北京—上海,拟新建管道约3060公里。
由于大口径管道的输送能力强,又可以节省钢材消耗,经济性十分明显,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中国境内的新建天然气管道与俄方对接,管道管径为1016—1420毫米,同时拟配套建设5座地下储气库。
我国从2009年起才在西气东输二线首次采用100%中国制造直径1219毫米的X80钢管产品,1420毫米的天然气大口径管道在我国还是一张白纸,在俄东线中国境内的新建管道管径使用1420毫米管道对我国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不仅仅是管道的施工管理问题,在投产后的运行及维抢配套设备的配置中也要从零开始做起,没有现成的国内标准和规范。
而俄罗斯有100多年管道运行管理经验,前苏联又是大口径天然气长输管道最多的国家,后来俄罗斯继承和自己建造拥有像亚马尔—欧洲输气的直径超过1000毫米的长输管道占输气管道总长度的60%以上。
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拥有的1420毫米的大口径长输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4.82万公里,占天然气总管道的34.6%。
挑战之四:地缘政治影响不可忽视
世界油气中心从二战前的美国墨西哥湾转移到中东的波斯湾,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环里海和俄罗斯又逐渐成为新的油气资源核心地带,油气地缘政治围绕包括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里海及高加索、波罗的海、中欧等在进行激烈的争夺。
在整个欧亚大陆,俄罗斯处于非常有利的地理位置,拥有可控制资源的优势,欧洲四分之一的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俄乌克因价格三次“斗气”,克里米亚之争更是火上浇油,与欧洲的“照付不议”合同被撕得粉碎,遭殃的欧洲不得不另辟蹊径想方设法摆脱俄罗斯的气源控制,中俄原油和天然气20余年的拉锯式谈判,两次协议的签订,几乎都是国际地缘政治影响的结果。
俄气的最终价格以商业“秘密”为借口至今未公布计算的价格及公式,在总协议下还有具体的分协议谈判,到2018年及以后,中俄油气逃不出地缘政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