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铜川日报(3版)对铜川天然气助力铜川转型发展进行专题报道,现将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上世纪90年代,央视曾以“一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为题对铜川污染情况进行过报道,“吃饭捂着碗,走路眯着眼,看电影打着伞”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如今,铜川山清水秀、天蓝地洁,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系列殊荣,成为这座城市新标签。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应用而生,使铜川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为“煤城”向现代化休闲养生城市华丽转身做出了重大贡献。
城市影像:走进新能源时代
天然气,对于过去的铜川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字眼。零乱的煤棚、长枪短炮似的黑烟囱、拖着长长黑尾巴在街上奔跑的公交车,捡煤核、打煤饼是七八十年代生活在铜川市区人们最熟悉的记忆。80年代未,铜川市场上开始限量供应瓶装煤气(液化气),可是对当时普通百姓来说,它是一件奢侈品。
大量的城市住户使用柴火、煤炭做饭取暖,使烟气成为污染城市大气的一个重要因素。“煤城”给铜川带来过辉煌,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长期束缚着铜川前进的步伐。为了彻底根治环境污染,改善投资环境,还铜川一片碧水蓝天,上世纪90年代,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着手实施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从1995年3月21日铜川市燃气总公司筹建处成立到1997年6月29日赵家塬储配站实现通气点火,标志着铜川没有天然气的历史彻底结束。该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铜川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天然气把铜川带入了一个能源消费的新时代,让生活在煤城的人们,从此开始了一种全新的都市生活。
企业印记:驶入发展“快车道”
铜川天然气公司从初创的用户不足千户,到目前每年发展用户连续突破一万户,累计用户达到16万余户;从负债建设,到现在每年实现盈利,天然气供气管网的触角延伸到了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日益显现。燃气管网覆盖三区一县、城郊及5个矿区,年供气能力达3亿立方米。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花”,董家河、王家河、彭镇等工业园区LNG供气工程相继建设。美丽乡村气化工程和城中村天然气工程实施,对进一步探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城中村气化、散煤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项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十二五”期间,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56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销气量连年保持快速增长,累计销气量达4.48亿立方米,年最高销气量1.46亿立方米。
天然气事业:起航新时代
2015年12月,铜川天然气公司顺应发展需求,响应铜川市政府决策,实现改制融入陕西燃气集团公司。依托陕西燃气集团公司资本、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强大优势,紧抓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铁腕治霾、项目带动等发展机遇,积极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企业销气量、客户发展数、通气区域覆盖率、重点工程建设等多方面都实现了新突破。2017年全年销售天然气1.43亿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实现利润1654.62万元。
进入新时代,新一代铜川燃气人秉持“普惠气化”理念,聚焦燃气服务均等化,加快实施乡镇气化工程,充分发挥行业资源优势,全力推进“铁腕治霾 保卫蓝天”工程,切实履行好服务保障民生的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一路为美丽铜川而歌!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环境污染治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一项重大工程,深入开展煤烟型大气污染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大力实施“煤改气”等系列举措,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铜川迎来了转型发展的春天。
如今,当你漫步铜川街头,迎面扑来的是清新的空气、一眼望去的是花红柳绿、飘入耳朵的是莺歌燕鸣,城市溶入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之中。那高耸在蓝天下熠熠生辉的天然气储气球罐,那密集交织源源不断给城市提供能源的燃气管网,让这座正在转型发展的城市拥有了无限的可能……